葛浩文中国文学翻译的两个共识与矛盾

作者: 时间:2025-10-16 点击数:

标题:葛浩文中国文学翻译的两个共识与矛盾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15:00

报告地点:人民大街校区外国语学院805教室

主讲人:吕世生

主办单位:外国语学院

报告内容简介:

目前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葛浩文的翻译活动形成了两个共识,一是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二是他“连译带改”的翻译行为缺乏合理性,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功能与翻译行为缺乏统一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制约,以及当下的翻译理论对此缺乏解释能力。这实质上是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因素对葛浩文翻译活动的制约,也是两个共识缺乏统一性的内在原因。葛浩文尝试为其翻译行为合理性自辨,但其理论假设与翻译实践不符,实践层面上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他者以“创造性叛逆性”对葛译合理性的解释属于概念误用,且缺乏理据。因此我们尝试借助解构主义“生命欲望”及“欲望实现”的文本关系而非文本间一致性关系来解释其翻译活动,以诺奖得主莫言《蛙》的英译实例阐述中西文化观念差异对译者制约的客观性,指出文化差异是译文偏离原文的客观存在,不以译者的翻译理念为转移。本文旨在阐明如何认识并解释葛译文本的偏离,并赋予其偏离以合理性。

主讲人简介:

吕世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会长、天津译协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汉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翻译研究、口笔译研究,、商务英语研究等。发表研究论文 80 余篇,所载学术期刊包括 Babel,Th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Forum for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中国翻译》《外国语》《中国外语》等; 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教材 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联合国项目等共14 项。曾任国内12所大学的兼职/特聘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Email:skc@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