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度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各科研单位、相关教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鼓励和支持我校教师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努力产出对国家发展、区域建设、文明传承、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的精品力作,现启动2025年度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具体如下。

一、资助范围

(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一般应为学术专著。

(二)择优资助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学科重大基本理论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以及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展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其他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或由我校主办的具有国内外重要学术影响的会议论文集、国内学术名家著作外译和国际重要学者代表作汉译。

(三)为深入实施《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振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本年度重点支持可纳入学校“集成性重大成果产出行动计划”的书稿或选题,具体包括《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论丛》:重点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等前沿理论研究;《新教育学丛书》:重点聚焦中国自主教育学知识体系等前沿领域研究;《东亚史学论丛》:重点聚焦东亚区域与国别、东亚文明交流互鉴、东亚思想文化史等前沿问题,关注国家战略,关怀人类福祉。入选上述选题的申请人,须在2年内完成相关成果撰写并签订出版合同。

(四)以下情况不予资助:

1.尚未结项的校内后期资助培育项目;

2.已获国家社科后期、教育部后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资助的成果;

3.国家社科等部级以上项目结项鉴定良好(含)以下的成果。申报学校“集成性重大成果产出行动计划”的成果除外;

4.已出版著作的修订本或与本人出版著作重复10%以上的成果。

二、资助额度

1.出版资助项目经费额度将根据著作质量、研究难度、前期研究受资助情况、出版社层次等因素综合评审确定,一般为3-8万元,大部头和多卷本丛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优先资助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和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研究成果;适当降低以相近选题受到校内科研经费(包括学科建设经费)立项支持的研究成果资助额度。

三、申报人条件

1.原则上申请人应为我校在编在岗教师,有长期学术积累的退休教师也可申报。

2.申请人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具有独立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足够的的时间和精力实质性推进研究工作。

四、成果要求

1.成果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符合“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思路,努力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2.成果立场和观点正确,知识产权清晰,已经完稿或接近完稿,字数应达到20万字以上。以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的书稿,原则上必须经过反复打磨修改,主动申报国家社科和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

3.成果署名必须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若为多人合作成果,我校教师应为创作主体和第一署名人。

4.申报成果须已与高水平出版机构签约或达成出版意向,鼓励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国内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合作,在本学科和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出版社以及高水平大学出版社亦可资助,少量资助在图书出版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出版社。申报学校“集成性重大成果产出行动计划”的成果除外。

5.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人,申报成果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者须承担相应的信誉责任。

五、申报材料

1.申请人(含申报学校“集成性重大成果产出行动计划”的书稿)填写《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申请表》(附件1)一式3份,交所在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书稿装订成册1份;正式出版合同书2份,其中至少1份为原件。

2.申请学校“集成性重大成果产出行动计划”的选题的教师,填写《东北师范大学集成性重大成果选题征集表》(附件2)一式3份,交所在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

3.为做好项目评审工作,请有申报意向的教师10月10日前联系社会科学处确定申报事宜后,并于10月24日前提交正式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电子文档同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于 洋

联系电话:85098225

Email:yuy100@nenu.edu.cn



社会科学处

2025年9月26日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Email:skc@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