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社会科学处主办的大型学术性高端品牌论坛“东北大讲堂”开坛,我校原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教授作了题为“‘享受思考’——自己说服自己:概念的明晰、逻辑的合理”的首场学术报告。党委副书记王延,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兰恒斌和来自机关各部处、各学院的老师和同学4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校长韩东育教授主持。
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近年来教书育人和大学管理的体验,援理入文,深入阐释了对“教育原理”“古代文明”“数学教育”三个研究领域的思考和理解,提出并回答了“教育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人生存的需要”“古代中国的先哲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问题,梳理了发现问题的方法和逻辑,阐发了“教育与接受教育是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不一般性地定义概念,而是在具体的事例中表明概念意义,这样的思维方法一直影响到现代中国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与人的行为有关,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等精彩论断。最后,他从哲学的高度,立足中西方的比较,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进行了评析。指出“应当知道形,否则立论不清,要向上明晰概念,进行推理,获得理论;向下提出假说,基于实践,验证假说”,强调了要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报告会反响热烈,报告内容精彩纷呈,引发了听众深深的思考,博得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学校于2016年12月颁行的《关于进一步振兴繁荣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整体规划了学科振兴、协同创新、英才凝聚三个战略,具体实施了八项措施,通过“三个战略八项措施”使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我校落地生根。“东北大讲堂”作为八项措施之一,经过了认真筹划、精心准备。讲堂以“东北”命名,志在“踞我不咸,一览八荒,中华破晓,雄鸡引吭”,旨在洞彻学术思想,加强内外交流,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团队协同,以进一步振兴繁荣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近期,我校还将推出系列精品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