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1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6-06-02 点击数:

各科研单位、相关教师:

  201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以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为国家法治建设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坚持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在注重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适当兼顾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对策理论研究和有前瞻性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新兴学科研究、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

  二、项目类别及资助金额:

  1.重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6万元。

  2.一般课题和中青年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3万元。

  3.专项任务课题:司法部不资助经费,课题申请人须自筹3万元以上的研究经费(不含出版经费),并附经费资助单位的证明材料。

  三、申报要求:

  1.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申报题目原则上从《201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中选定(以下简称《课题指南》见附件1),也可对申报题目作适当调整;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不受《课题指南》限制;中青年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题目可以自拟。

  2.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两年。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包括专著、编著、译著、教材、论文、研究报告、调查咨询报告或其他。研究成果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的,须正式出版;研究成果为论文的,重点课题的课题组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其他课题须发表2篇以上;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调查咨询报告的,须有省(部)级以上单位出具的采用证明。

  3.每个课题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可以参加两个课题的申报(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参与申报材料无效。

  4.申请重点课题者,课题主持人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副厅(局)级以上职务;申请一般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者,主持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申请中青年课题者,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超过39周岁(1977年8月15日后出生),并且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

  5.申请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者,需提供主持人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学位证书或人事部门的职务任免文件)复印件一份;申请中青年课题者,须提供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学位证书或人事部门的职务任免文件)复印件各一份。没有证书或任免文件者,需出具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书面证明。

  6.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作为主持人申报本次项目:

  (1)正在承担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未取得《结项证书》的;

  (2)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科技部、中国法学会等中央部委批准的同一研究内容的课题。

  四、材料报送:

  申报人填写《201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申请评审书》一式11份(见附件2)及证明材料1份(以上材料均用A4纸单面打印),于2016年8月10日前报送至社科处,并将电子版发送至mir431@nenu.edu.cn,逾期不予受理。

 

  联 系 人:魏琳娜 米睿

  联系电话:85099603

社会科学处

2016年6月2日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Email:skc@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