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京召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新闻发布会

作者: 时间:2015-12-22 点击数:

  12月2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校农村教育研究所承担完成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国教育学会以及我校、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广西蒙山县政府、广西梧州市教育局、四川省蒲江县教育局、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等地方政府及教育局等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出席了发布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大公报》《新京报》《纽约时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凤凰网、大公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会上,我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忠军、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先后致辞。项目首席专家、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教授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这是农村教育研究所承担的首批唯一教育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建设项目连续第五年的研究成果。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综合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在全国27个省份的调研数据,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的第5个年头作为时间节点,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作了一份中期评估。报告通过科学系统的学术分析,详细介绍了中国农村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成就,包括:学前教育提前六年实现《规划纲要》2020目标及其表现,农村义务教育不断享受改革发展红利及其表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及其表现。报告指出,尽管在过去五年里,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但与农村百姓的教育期盼相比,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相比,农村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极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乡村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农村教育热点还有待化解,教育保障机制还有待改革。报告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质量是主线,促进公平是重点,深化改革是动力,加强法治是保障;对农村教育来说,要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多样化发展道路,全面创新精准教育扶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推进乡村学校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农村教育的美好未来。
  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充分肯定了农村教育研究所多年来立足于农村大调查、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并希望农村研究所能继续服务基础教育,取得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原局长陆世德、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助理薛二勇等专家对《发展报告》进行了点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广西蒙山县县长宋彤宇、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李世朝还分别介绍了蒙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农村教育研究所、社会科学处)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Email:skc@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