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校32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经费总额730万元。其中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11项。立项数和经费数双双跃居全国高校第10位,创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最好水平,为实现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文科振兴繁荣”的科研发展目标赢得了良好开局。
进入“十二五”,特别是学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率和学科分布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本年度我校共申报课题163项,立项率19.6%,超全国平均立项率6个百分点,其中重点项目立项率高达37.5%。立项课题主要分布在15个学科,在继续保持马列科社、世界历史、中国文学等基础学科优势的同时,社会学、管理学、理论经济等应用学科也有多项课题获得资助,体育学实现了零的突破。45岁以下青年教师立项占立项总数的70%,“70后”学者成为主力军,“80后”学者开始崭露头角,青年学术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国家首次实行了严格的限项制度,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不可同时兼报,使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数较去年减少30余项。为保证立项成绩,学校确立了“深挖潜力,夯实质量”的工作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动员。及时召开项目申报动员会,引导教师将项目申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突出项目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学院狠抓落实。各学院积极组织本单位教师申报,马克思主义学部、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作用,通过召开研讨会、答辩论证会,请资深项目负责人分享申报经验等途径,切实提高了论证质量。三是管理部门严格把关。实行项目负责人、学院、学校三级审核制度,对每份申报书的论证结构、技术规范和文字细节进行把关,同时综合分析各学科汇总信息,挖掘比较优势,科学“分流”申报。通过上述努力,实现了项目立项数量和立项率的逆势上涨。
据国家社科规划办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受理全国有效申报28186项,经过资格审查、匿名通讯初评、会议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批准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共3818项,比去年减少8项,平均立项率为13.6%。其中重点项目309项,每项资助35万元;一般项目2465项,青年项目1044项,资助强度均为20万元。
附:我校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
(社会科学处)
此条目是由[skpress]发表在[社科新闻]分类目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