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东北区分会场展映及学术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我校传媒科学学院、《文艺争鸣》杂志社承办,分为主题研讨会、分论坛研讨会、学生作品展映交流会、电影展映及主创人员见面会四大版块。在本届电影节六个分会场中,东北区分会场是参与面最广、参与院校最多、参与专家水平最高、活动内容最丰富的分会场。
出席此次活动开幕式的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戏剧影视理论家、中央戏剧学院路海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钟大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张智华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影视研究所所长范志忠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影视学院院长梁国伟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院长陈捷教授,《文艺争鸣》杂志副主编孟春蕊,我校副校长刘益春、校长助理兼社会科学处处长刘建军、传媒科学学院负责人,来自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18所高校的专家及师生代表等。
开幕式上,刘益春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定位、宗旨、特色、作用、成就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传媒科学学院承办此次活动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简要介绍了学院各方面情况。他同时希望传媒科学学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且具有创新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周星代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致辞。他从影响范围、意义作用、地位性质、特色亮点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浓厚广大师生对电影的兴趣,密切电影制作界、学术界、教育界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电影事业、传媒学科的健康发展。传媒科学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孟雯作为学生代表也作了发言。
主题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坚守与扩展——中国当下主流电影创作与发展”这一主题,从主流电影面临的挑战、机遇、特色、内涵、表现与传播形式、市场营销、审美评价、发展趋势等角度,作了一系列报告,并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学生作品展映交流会上,共有31部由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高校学生原创的影视作品参加了展映。分论坛研讨会共有两场,主题分别为“主流电影——影像、传播与小片”、“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电影展映及主创人员见面会上,影片《寻人奇事》的主创人员与专家及师生代表进行了交流研讨。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此条目是由[skpress]发表在[社科新闻]分类目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