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章结构:
本书由南原繁其人;南原繁的“天皇退位论”;南原繁的教育改革理念;南原繁的“和平构想”;南原繁对法西斯的批判;南原繁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方法、理论构建与特征等构成。
希冀通过扎实的实证性研究,展现对南原繁学术思想研究的新动向,挖掘其政治思想和理论研究方法在思想史中的可利用价值和自身缺欠,为国家治理获得些许的经验和教训。
二、基本内容:
1.对南原繁政治思想渊源进行了学术追溯。其知性学术思想既有儒家文化给予的东方文化教养及人格熏陶,也有新渡户稻造与内村鉴三给予的信仰之启迪。南原繁作为日本精英知识分子,其忧国忧民之情怀无不渗透着东西方文化纵横交织融合之硕果,又与他理论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的时代意识密不可分。
2.南原繁通过对康德、新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古典哲学思想进行考察,并重新返回日本严酷的现实社会,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时弊做出了批判,且将研究课题始终定位于政治社会问题,由此构筑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并行论”等政治哲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延展了“共同体”这一政治思想理念。
3.梳理了南原繁的政治思想体系以及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影响:(1)对天皇和天皇制认知的“天皇观”;(2)斩断军国主义祸根,力主战后各项教育改革;(3)建立永久和平、民主新国家的“和平构想”;(4)对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直面抗争和批判;(5)“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结的“共同体论”;(6)反思战争,对侵华战争“谢罪”认识的中国观等。
三、主要创新:
1. 挖掘了南原繁的思想渊源和政治理论依据,分析了在他战中,特别是战后政治思想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借鉴先行研究,完善了南原繁政治思想理论和思想体系,尝试性绘制出其庞大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图表。
2. 阐明了南原繁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汲取营养,构建“全面讲和”、不搞军事备战、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立场”,面向世界“永久和平”的“和平构想”。
3. 揭示了南原繁想延续日本国体的“共同体论”性质。“共同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结,亦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一个败笔。
4. 探讨了南原繁对侵华战争的“谢罪”认识。他认为日本应深刻地汲取军国主义教训,向被侵略的亚洲各国、特别是向中国真诚地“谢罪”道歉并求得谅解。因为他已充分地注意到中苏,特别是中国在日本未来的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他主张日本应该祝福新中国的诞生和美好的未来,并携起手来,共建东亚的和平与繁荣。
四、社会影响:
作为国内系统研究南原繁的拓荒者,从最近出版的南原繁译著、论著的增多,可见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对开拓研究南原繁政治思想的新境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把握日本转型期思想变化的深刻影响,究明其学术品格,理解南原繁政治思想何以彪炳于史,进而感悟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同时,将其置于东亚史学的宏观背景下,勾勒出东亚近现代史和思想史的构图,认识日本转型期思想和文化脉络走向以及对东亚历史、思想、政治和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了解南原繁的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折射出各种世界观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所带来的二十世纪文明的危机,对于当下沉浮曲折的中日关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