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名称: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语法隐喻研究》

出版单位: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7月

所属学科(一级):

外国语言文学

作者:

杨忠 著

所在单位:

外国语学院

著作简介:

一、篇章结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语法隐喻研究》由十章构成:引论;语法隐喻研究回顾;语法隐喻研究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语法隐喻定义和分类;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语法隐喻的发生理据;政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英汉语法隐喻对比分析;英汉翻译中的语法隐喻;总结与展望。

二、基本内容:

四十年来,语法隐喻理论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热点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外语界学者开始评介该理论,并开始观察分析中高级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写作中运用语法隐喻的能力。汉语语法学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过关于“名物化”(语法隐喻的一种类型)的争论,至今对于动词、形容词做主语、宾语的现象仍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即“名动分立说”、“名动转化说”、“名动包含说”。过去的相关研究成果关于语法隐喻现象的解释还不够深入透彻,还存在一系列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语法隐喻如何定义?有哪些类型?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有何区别?语法隐喻为什么发生?语法隐喻在语篇意义建构中发挥什么功能?英语语法隐喻与汉语语法隐喻有何同质和差异?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和利用语法隐喻?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依据系统与实例相互参照的功能语言学方法论,采用案例法、对比法及基于小型语料库的频率分析展开研究,取得了具有独立见解并得到同行认同的研究成果。

三、主要创新:

《语法隐喻研究》明确回答了语法隐喻是什么。“语法隐喻是跨越语法范畴的经验再识解表达方式”。这个定义从内涵和功能这两个公认的定义要素界定了语法隐喻这一语言现象。“跨越语法范畴”是语法隐喻的核心特征,这一核心特征可以明确界分隐喻式和直白式、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经验再识解”是语法隐喻的独特认知功能,揭示了语法隐喻是语篇意义发生过程的现象,也揭示了语法隐喻运用的主体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界过去一直没有明确定义语法隐喻这一概念。《语法隐喻》研究提出了语法隐喻的定义,为语法隐喻理论补牢一块柱石。《语法隐喻研究》提出了新的语法隐喻分类,更明确地回答语法隐喻有哪些类型这一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依据语言元功能来进行语法隐喻的分类,然而关于是否有语篇语法隐喻这一点存在分歧,而且迄今没见明确论述。这就导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关于语法隐喻的分类有“两分说”和“三分说”。本书论述了“两分说”的合理性,依据元功能的体现,将人际语法隐喻进一步分为语气转化和情态转化,将概念语法隐喻进一步分为及物性转化和类/级转移。这一新的语法隐喻分类比原来的初步分类更清晰、更详略适当。《语法隐喻研究》从语篇意义构建视角论述了语法隐喻为什么发生。语篇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目的性、创造性、连贯性,语法隐喻的运用服务于语篇意义建构,受语场、语旨、语式等情景语境因素影响,是言者/作者创造性地利用语法词汇资源简洁生动地表达交际意图的修辞手段。先前的语法隐喻研究成果多以科技语篇分析的结果佐证语法隐喻的作用。《语法隐喻研究》从汉语政治语篇实例分析入手论证了语法隐喻的意义构建功能。《语法隐喻研究》对比分析了英语和汉语语法隐喻的同质和差异,概括了英汉互译中语法隐喻的三种翻译策略,即再隐喻化、隐喻化、去隐喻化,探讨了三种策略的效果和原因。

四、社会影响:

《语法隐喻研究》出版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同行专家给予了积极评价。复旦大学朱永生教授(国内最早评介语法隐喻理论的学者之一)在短信中写道,“你把语法隐喻看作跨越语法范畴的经验再识解表达方式说得很到位。”这本书受到读者欢迎,外语专业研究生纷纷从网上邮购该书。英国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有意向出版该书英文版,已请三位专家进行了匿名评审。第一位专家的评语是: 语法隐喻作为跨语法域的创造性表意手段,在语言中十分普遍,是语言创造力的主要体现。然而当前海内外学界对语法隐喻的深入系统研究并不多,特别是这方面的学术专著寥寥无几。这部著作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对语法隐喻的研究现状、定义分类、理论基础、与词汇隐喻的异同、发生理据、语篇体现、英汉语言中的异同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是语法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对推动海外语法隐喻、系统功能语言学、修辞学、隐喻学以及话语分析等学科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