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章结构:
《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分五部分十九章,第一部分 绪论,第二部分 区域比较分析,第三部分 农村教师多学科教学实践,第四部分 国际比较分析,第五部分 未来发展展望及对策建议。
二、基本内容:
《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遵循“有没有全科教师——谁在当全科教师——全科教师教得怎样——如何保障全科教师质量”的逻辑理路,重点探讨以下四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我国小学教师从事全科教学的现状是什么样的?重点回答农村小学教师从事全科教学现象普遍吗?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城市小学教师也存在全科教学现象吗?在教师年龄、职称、任教年段等方面是否存在类型差异?各有何特点?
第二类问题:农村教师对全科教学的主观感受是什么样的?重点回答农村小学教师愿意从事全科教学吗?从事全科教学是否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全科教学是否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哪些因素在阻碍教师成为全科教师的愿望?
第三类问题: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多学科教学的能力储备是什么样的?重点回答农村小学教师任教科目是随意的还是稳定的?从事小学全科教学需要具备哪些特殊的能力?目前农村小学教师是否具备从事全科教学的能力?在哪些方面感到能力不足?教育部门是否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专业发展保障?
第四类问题:我们是否为农村教师从事全科教学提供了什么样的保障?重点回答农村全科教师是按什么标准配置的?如何科学调整全科教师的配置标准?农村全科教师职前培养方案及实施措施是什么样的?是否为农村全科教师设置了专门的专业成长路径和发展目标?
三、主要创新:
《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突显了实证研究方法。作者基于对全国12个省市的大规模调查,较为全面客观地呈现了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从事全科教学的真实状况,为基于证据的农村教育政策研究(evidence-based educational policy studies)提供了典范。大规模调查数据能够为科学判断教育情势提供了事实依据,有助于避免因事实把握不清而带来的定位失衡问题,从而增进了教育政策建议和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关注了研究对象特性。将农村全科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打破了将农村教师一致化归类的简单思维。传统上多将教师按执教的地域或学校进行分类,较少涉及到农村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特征。本书聚焦在农村全科教师独特群体上,有助于深化对农村教师问题研究,助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三,彰显了比较研究视角。该书从国别比较和历史比较两个维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小学全科教师和全科教学的样貌。小学教师全科教学并非我国所独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有较悠久的历史,小学教师全科教学也并非今天所独有,历史上的中等师范教育就肩负着培养全科教师的职责。他山之石和历史之鉴均对我国当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政策启示意义。
当前,我国农村有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12万余所。如果按生师比配置教师会导致师资严重不足,如果按班师比配置教师又会出现教育经费压力,因此配置全科教师是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难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本书不仅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而且对师范院校也有改革借鉴意义。
四、社会影响:
1.本书被纳入“减贫研究数据库”中,https://www.jianpincn.com/skwx_jp/LiteratureDetail.aspx?ID=1043128
公众号“社会学之思”在特别策划“城与乡”中重点推介本书